首頁>新聞中心>宏觀經濟

徐焰:在科技強國道路上扎實前進

2019-06-05 11:25:00

  如今的中國同幾十年前相比已有滄海桑田的巨變,昔日要用進口“洋火”“洋鎬”“洋釘”的國度已是全球最大鋼鐵、煤炭、水泥和家電生產國。但一些國人自豪于本國諸多“第一”時,也意識到目前還存在一些重要短板,國家底子薄、科技相對落后的歷史遺留缺陷,還未完全彌補。

  持續(xù)500年的科技落后

  過去有人談鴉片戰(zhàn)爭以后百年的屈辱,只談清王朝昏聵。若考察歷史,可看到15世紀前期的明朝還有世界上先進的航海技術和一些制造工藝,但在科學思想上已落后于經歷文藝復興的歐洲。此前中國的一些發(fā)明多屬經驗積累,而非基于科學思想的創(chuàng)造,面對西方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近代化進程就會日益處于劣勢。1600年,歐洲傳教士利瑪竇進北京向明朝皇帝進獻禮物,神宗對自鳴鐘、西洋琴愛不釋手,對最早介紹世界地理的《萬國圖志》卻不屑一顧,根本不相信地球為圓體,思想之落伍可見一斑。

  清朝入主中原后對外部世界仍閉目塞聽,以農業(yè)自然經濟為主的生產力也持續(xù)低下。中國“男耕女織”傳統(tǒng)下的農婦用手臂勞作一天只能織土布1米左右,19世紀初英國以蒸汽機驅動的一臺紡織機每日可織布1萬米以上且質量更優(yōu)。由于工業(yè)化與農業(yè)化的巨大差距,1840年清政府財政收入不過4000萬兩白銀,同年英帝國的財政收入為5200萬英鎊,按當時貿易匯率折合3.46億兩白銀。

  

  當洋人的“堅船利炮”轟開中國大門,國人還普遍以為自己只是武器不如人,搞“洋務”買來西方槍炮卻依然在甲午戰(zhàn)爭中大敗。此后先進的知識分子才認清國家衰敗的根源之一是科學技術落后,開始興辦學堂,呼喚科學與民主,不過清末至民國年間戰(zhàn)亂不息,直至解放前還處在文盲占人口80%和工業(yè)產值只占國民總產值10%的極端落后狀態(tài)。

  快速追趕但科技仍是弱項

  面對近代屈辱,有志的中華兒女都急于奮起趕超,孫中山早在1905年就提出“大躍進”一詞。毛澤東也曾感慨:“過去人家看我們不起是有理由的。因為你沒有什么貢獻”。據毛澤東的衛(wèi)士長回憶,1949年1月末蘇共代表米高揚到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,開飯時就先在桌上擺滿自帶的洋酒、香腸和高檔食品,而主人只有村里養(yǎng)的雞、豬和河里的魚招待。面對此景,毛澤東以豪邁的口氣說:“一個中藥,一個中國菜,這將是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?!?/p>

  在世界上想讓人家看得起,只靠中藥和中餐當然不夠,關鍵還是要有發(fā)達的工業(yè)和現(xiàn)代化國防。解放初期的中國集中力量搞工業(yè)、建院校,并得到蘇聯(lián)全面幫助,不到10年就建立起完整的重工業(yè)、軍工體系和教育系統(tǒng),至1960年蘇聯(lián)撤走專家時已經有了配套的輕重工業(yè)體系,能獨立生產包括超音速戰(zhàn)斗機、坦克、多型艦艇和短程彈道導彈等當時居世界高科技之列的裝備,此后又很快搞出“兩彈一星”,一時被稱為世界奇跡。不過蘇援中斷后,中國大多數(shù)民用和常規(guī)武器制造業(yè)出現(xiàn)差不多20年的技術徘徊。

  當年的受挫,重要原因是缺少科學技術儲備,沒有經歷過工業(yè)化長期洗禮鍛煉的科研人員及技術工人隊伍。此前靠蘇聯(lián)專家傳授技術和填鴨式“惡補”,結果大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離開仿造而想自行研制時馬上暴露出先天不足的基礎性弱項。改革開放時,鄧小平提出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”,舉國迎來“科學的春天”,尊重科學規(guī)律而循序漸進搞建設終成共識,因而有了持續(xù)至今的40年大發(fā)展。

  “而今邁步從頭越”

  2010年以后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,“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”的夙愿有些已經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如“水稻之父”袁隆平推出的雜交水稻被世界稱為“東方魔稻”,不僅幫助人口居世界第一的中國解決了糧食不足問題,也讓全球減少了眾多饑餓人口。這類成就確實值得國人引為自豪。觀察現(xiàn)在國內的一線城市,外觀同西方繁榮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,但內在“底子薄、觀念舊”的弱點卻不是一兩代人所能改變的,現(xiàn)在國人比較關注的科技創(chuàng)新特別是核心技術領域尤其如此。

  過去幾十年中國發(fā)展總體上很成功,但也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,比如優(yōu)先上馬“短平快”贏利項目而忽視更需長期投入和經營的基礎科學;有些重要項目采取簡單外購的“拿來主義”而沒下大力量自己攻關。結果,現(xiàn)在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被人“卡脖子”的隱患仍然存在。中國的裝備存在“心臟病”也不是一年兩年了,其中航空發(fā)動機就是一個典型。

  只有全面認識自身成績和短板,才能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扎實前進。面對科學上的雄關,不可能走捷徑取巧,只能以“而今邁步從頭越”的精神下決心長期持續(xù)奮斗。

(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,專業(yè)技術少將)

來源:環(huán)球時報

編輯:楊凱

版權說明

【1】 凡本網注明"來源:中國冶金報—中國鋼鐵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。媒體轉載、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,需經書面授權。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《中國冶金報—中國鋼鐵新聞網》及作者姓名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【2】 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中國鋼鐵新聞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
【3】 如果您對新聞發(fā)表評論,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、法規(guī),尊重網上道德,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。
【4】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。電話:010—010-64411649
品牌聯(lián)盟
  • 燃燒裝置2.gif
  • 湖南華菱集團.jpg
  • 山東鋼鐵集團.jpg
  • 1_看圖王.png
  • W020190430461031429831.jpg
  • 首鋼.jpg
  • 冶金工業(yè)規(guī)劃研究院logo1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1874406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2778336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3702632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17201098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6679805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7505186.jpg
  • brand04.png
  • brand06.png
  • brand05.png
  • brand03.png
  • brand02.png
  • brand01.png
    read_image.gif

    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(qū)安貞里三區(qū)26樓 郵編:100029 電話:(010)64442120/(010)64442123 傳真:(010)64411645 電子郵箱:csteelnews@126.com

    中國冶金報/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: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:010-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:guisheng.yang@dachenglaw.com

   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